从薄田到膏壤 吉林盐碱地颗粒归仓

从薄田到膏壤 吉林盐碱地颗粒归仓
中新网吉林镇赉10月7日电 (记者 郭佳 石洪宇)10月上旬,记者随水稻专家马巍到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嘎什根乡,随机取土丈量,土壤PH值呈弱碱性。这是一项了不得的成果,曩昔,中重度盐碱土和经常众多的嫩江常使这儿欠收或绝收。\n\n\n\n镇赉县金灿灿的水稻田。 潘晟昱 摄\n\n  马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讨所副研讨员,与该所三代水稻专家一起见证了嘎什根乡成为吉林省水田榜首乡(28万亩)、镇赉县成为吉林省水田榜首县(155万亩)、白城市成为吉林省水稻榜首市(337万亩)。\n\n  眼下,驱车进入嘎什根乡,金灿灿的稻田一片接着一片,大都人家都停放着轿车,城镇边上还开着一家轿车修理厂。行至新荒户村,现代化收割机轰隆隆地“吞”下水稻“吐”出稻米。马巍用手拈起稻穗,信口开河“这是吉粳88”。\n\n\n\n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 马巍 摄\n\n  1985年,新荒户村成为全县榜首批旱田改水田试点,不过未能成功,直到三年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李学谌等人经过“以稻治碱,以稻治涝”的办法才使当地盐碱地得以开发利用。“吉粳88”是他们选育的高产良种之一。\n\n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底子。”马巍介绍,现在,他正尽力树立一套水稻耐盐碱快速挑选点评系统和全生育期耐盐碱判定办法,以更快地挑选出耐盐碱性更强的水稻种类。\n\n  一起,马巍也在当地推行育苗激光辐照技能、钵体育苗有序机抛技能和水稻机插同步侧深上肥技能等。嘎什根乡农业技能推行站站长王建国说,经过30多年水稻栽培实践,农人现已完全由“不认可”变为“离不开”,关于农业新技能也有了勇于测验的底气。\n\n  实际上,在吉林省白城市,还有我国科学院东北地舆与农业生态研讨所、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大批科研人员在从事盐碱地综合利用研讨。现在,盐碱地管理与维护黑土地相同,成为当下最抢手的课题。\n\n  我国科学院东北地舆与农业生态研讨所副研讨员文波龙介绍,现在,吉林省西部仍有数百万亩具有灌排条件的盐碱地亟待进步开发利用效益和质量,促进这些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n\n\n\n镇赉县以稻治碱比照图。(材料图) 潘晟昱 摄\n\n  与曩昔比较,吉林省西部瘠薄的盐碱地不只完成了高产,科研人员还发现,以镇赉县为代表的弱碱米亦有独到之处,其与吉林省东部火山岩米和中部黑土有机米相同热销我国。\n\n  前些年,王建国把曩昔的耕具连同旧时的回忆送到了当地博物馆保藏。站在金色稻浪里,眺望曾频频众多的嫩江,他不由向记者慨叹,沧海真的变成了桑田。(完)【修改:曹淼欣】